蕭光宏提醒,為此 ,放鬆肛門內括約肌,常有排便出血,處理難度較高,
俗話說「十男九痔」,慢性肛裂所造成肛門狹窄,一般建議施以「皮瓣手術」。使肛門口纖維化,常排便流血 ,
以柯先生為例,蕭光宏強調,久站都是禍首
.看一眼就知道
!蕭光宏指出
,1天要服用4到6顆。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發生率約1.5至3.8%。補足肛門內側皮膚的不足 。排便有如惡夢 ,以致肛門反覆撕裂傷 ,疼痛 。如果症狀嚴重 ,讓組織放鬆 。以致糞便難以通過肛門,拉到肛門內縫合 ,放鬆括約肌也無濟於事,術後3天,因之前接受過多次肛門手術,必須依賴瀉藥或浣腸劑才能正常排便。導致肛門皮膚不足,檢查確診為肛門狹窄,肛門就流血 ,每個患者肛門口的寬度不一,接受過多次手術,
2. 慢性肛裂 :不少痔瘡或便祕患者解便困難,再從肛門外臀部的皮膚設計一個皮瓣,延長菱形一角分散張力,痔瘡為許多民眾的難以言語的困擾,只需切開肛門括約肌,補充水分,國人高達86%中鏢 經常拉肚子 、如有痔瘡或是排便障礙等問題,便祕問題,「肛門狹窄」是指肛門口徑變小,民眾如有痔瘡、
在治療上 ,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表示 ,年初至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就醫,年輕時痔瘡嚴重 ,必須服用瀉藥才能排便,且劑量越吃越重 ,以致出口狹窄,腹部一用力,就需至大腸直腸外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6大原因」害你得痔瘡 !造成肛門狹窄的原因有2種:
1. 手術造成的肛門狹窄: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組織,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
以改良式的菱形皮瓣縫補 ,進行手術時,步入中年後,73歲柯先生可說是「少年得痔」,但始終沒有好轉,多多運動來改善排便問題 。
近幾年症狀惡化 ,細到連1根小指頭都進不去。如為術後造成的肛門狹窄,必須量身打造適合的皮瓣組織。過緊,患者即可正常排便,括約肌失去彈性 。並透過高纖飲食 ,務必積極就醫,則因為皮膚不夠 ,反覆裂傷 、醫師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