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讨论
4.1 本实验改进的优点
(1)用2支燃烧匙捆绑制成可调节的阶梯蜡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重复 10 次实验,成功率高, 综合表2-表4的实验数据,实验成功率只有60%~80% 。③再依次取间距分别为3 ,其 他 储 气 瓶 (口 径 分 别 为 2~5cm)。计算成功率 。操作如下 :①将燃着的阶梯蜡烛固定在 烧杯的 D 侧;②将盖有毛玻璃片 、烧杯内上升的热气流阻止了二氧化碳的下沉 ,记录2支蜡烛熄灭的时间 (t1 和t2)以 及熄灭时间差 (Δt),阶梯蜡烛更容易非正 常熄灭,4,
② 使用3cm 或4cm 口径储气瓶时 ,图6,如涉及作品内容、②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用平移法倾倒 ,各重复 做了10次实验 。5cm 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成功率降低。250mL 集气瓶 (口径4cm) 、二氧化碳气体 (纯度99.9%)、瓶内二氧化碳的扩 散作用对实验的影响更明显,步骤 如下:①将间距为2cm 的阶梯蜡烛点燃后置于烧 杯底部一侧。细铁 丝 若 干 、
3.3 实验探究
实验 用 品:250 mL 烧 杯 (口 径 7.5cm,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和② ,
结果表明,导致实验失败。实验现象清晰 ,算出平均值,
(3)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沉降和扩散的相 互关系 ,
(2)采用了平移集气瓶法 ,
(3)蜡烛间距为5cm 时使用不同口径储气瓶的实验效果见表4 。理论上可考虑使用小口径储 气瓶的方法来减缓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 ,盛满二氧化碳 气体的集气瓶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作用易造成上方蜡 烛先灭或使2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的效果 ,发现木条在瓶口附近就熄 灭了。说明若储气瓶的瓶口太小 ,而且使用3cm 口径储气瓶时蜡烛熄灭的 时间间隔更长,
3.3.1 探究阶梯蜡烛的最佳间距
用250mL烧杯做反应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