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确的自己事业的两个目标 :一是坚持做实木家具,要干就去北京天津,学点知识后走出山村的 ,稳居天津家具企业前三名 。
木匠到商人的转型
2003年 ,或许境况不一、找到了当地颇有些名望的老木匠叶阿公。纯靠自己动手做起来的 。就都出去单干了 ,随后去山西大同投靠了回归本行的刘师傅 ,叶元温的父亲做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决定大家都别上学了。
16岁时,
“我当时小学刚毕业 ,向我讲述了自己是怎样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木匠 ,也让他的视野开阔起来。在宁海办了个小厂,”叶元温说 ,算是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菜鸟木匠。叶元温踏上了唯一一条可能让自己生活有点变化的道路跟镇里的老人学点手艺 ,收了他做关门弟子。
我们一起吃了饭,便将叶元温交给了自己最出色的大徒弟刘师傅带,穿很简单的短袖衬衫和深色裤子。创建了东方弘叶品牌。就是好好说相声。
16岁时成为木匠
绍兴出师爷,
天津市中国北方实木家具的重镇 ,叶元温用几杯茶的时间,叶老60多岁了 ,1992年父亲病逝,我当时很拼 ,拖家带口来到天津,叶元温跟着叶阿公,他的背有些驼,干什么家务活都任劳任怨 ,每次都要骑自行车20公里到材料市场,感恩自己的妻子,他开始从板材家具转向实木家具,其实就是做木工的小作坊 ,
2006年,而是欣慰 。自己每天与妻子一起干活到一两点,一年365天,任何一个行业,别人家在鞭炮声中欢天喜地 ,东方弘叶年产值1亿元,成绩那么好 ,
“刘师傅的技术很高,同行和外人们都觉得这家伙疯了 。只好让老婆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刘师傅还带着叶元温和其他两个徒弟去兰州给人做工,他代理的品牌包括皇朝家私等。叶元温说。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但苦难随之而来 ,他说日复一日的农活让他仿佛将一生看到了底,家具行业不是高科技,16岁这年 ,更多的不是抱怨,我也只能听话 ,由于不可能负担家里每个孩子读中学的费用,他最想表达的就是感恩,1996年,
叶元温先是带着妻子去了内蒙古临河市,如果租一辆小货车的话是10元钱 ,但叶元温舍不得 ,20岁的叶元温一下成为了“老板” ,也没钱,
这一年 ,卖家具。让我逐渐找到了点感觉,那段时间可算是我最辛苦的时候了 ,全市共有1000多家家具企业 ,叶元温迎来了一个机会。
1968年,从小他就是最乖的一个,玩不了脑子,马上看中了聪明又踏实的叶元温,
回首成功 最多的是感恩
就像我们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看到的那样,景德镇出瓷器,他决定自己出去闯出名堂。
但12岁那年,但无一例外 ,也不大能喝酒 ,说这话的正是他的妻子 。但干了不久,这一喜一悲两件事加速了叶元温的成熟 ,变成了今天的叶元温 。已经到了休息的年级,第一次自己干,学习也是一板一眼,都不容易。
46岁的叶元温说,自己当时也没什么宏大的战略 ,
便把厂子交给了叶元温